“酸萝卜碎末画龙点睛之笔。”
旁边路过的街坊们停下脚步,似乎还不错?
看价格也不贵,五文到八文,而汴京城里的小食摊一般一个肉包子、腰肾鸡碎这样内脏都要十五文一个,一碗面只有一半价格却有肉有鱼。
只花一半的价格就能吃饱,而且那些贵的是小吃,这是正餐呢!
虽然汴京市民大手大脚,但老百姓过日子哪个不讲究实惠呢?
不过……这家是家新店,也不知道好不好吃?
因此都打量了一下现有的食客,想知道滋味到底如何。
叶金动作浮夸,旁边那边泼皮兄弟们丝毫没觉得夸张,因为他们也觉得好吃!
就看一份素什锦炒面都有讲究。
玉兰片、笋片、香簞丁、豆干丁、木耳等各种素菜杂烩,用大酱和酱油炒制后,还特意勾了芡。
再撒上嫩绿芫荽、雪白的小葱段,混合炒制后微深绿的荆芥和紫苏、蒜苗,看着就不错。
吃起来也是让人眼前一亮:
玉兰片脆爽、笋片鲜美、豆干丁柔韧、木耳滑溜,
各种素菜不同的口感让人迷醉。
滋味更是浓郁香气,有人赞叹:“这比吃肉还香。”
繁复工艺做完的芡汁带着鲜香,将各色素菜的优点更大程度放大。
吃完后唇颊留香,满心满足。
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称赞:
“汴京不缺面食店,可这家店自有其鲜美之处。”
“还有免费鱼汤可以喝,乳白色的鱼汤浸润了鱼的鲜味。”
原本只是来帮兄弟家人捧个场,可吃完后人人都光了盘,有人意犹未尽再要一份。更有甚者还问叶盏:“可以打包叫人外送吗?”
汴京城不少酒楼是可以点好菜由伙计拎着提篮上菜上门的,有些讲究的店还会用银盘银筷子呢。
叶盏只好歉意摆手:“小本经营,没有那么多锅碗。”
说话间桥头路过的人们纷纷围住叶盏,他们看这小食摊坐满了人,食客又吃得津津有味,再看炒面色泽诱人,闻着阵阵红烧肉的香气,早就按捺不住了:
“我要一份素面!”
“我要红烧肉炒面!”
“我三样都要!”
叶盏一一应下,手脚麻利开始炒面。
等到太阳下山时,叶家人下工了,纷纷来找叶盏。
这会已经夕阳西下,叶盏炒面摊的香味再次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吃晚饭。
银哥儿洗洗手,赶紧帮妹妹刷洗盘子。
玉姐儿随手招呼起旁边的客人。
一家人一直忙到华灯初上才作罢。
叶盏还想在这里卖夜宵,州桥夜市可是城里夜晚最繁华所在。
不过干了一天活她的确腰酸背痛,想等赚了钱再雇个人一起周转。
回到家里,叶盏累得躺在榻上做咸鱼状。
她穿越前是行政总厨,
买菜有采购,洗菜有小工,备菜有徒弟,端菜有侍应生,算账有收银,
从未像现在这样一人要干所有行当,还得眼观六路,防止有人跑单。
一天下来简直从身体到精神都疲惫。
想象:自己作为穿越女大杀四方。
实际:干一天就全身酸痛。
叶盏用破被蒙住脑袋,哀嚎,变成一条翻滚的咸鱼。
金哥儿二话不说给妹妹端了洗脚水泡脚,宓凤娘也系围裙:“我来将食摊剩下的余料盏儿就歇着吧。”
“娘,我来。”玉姐儿眼风扫见娘要进厨房,赶紧抢先一步踏进厨房。
“果然懂事了许多,知道了心疼你娘。”叶大富欣慰夸大女儿。
小妹叶璃抿嘴笑:“大姐肯定是担心娘那手艺糟蹋了二姐的菜式怎么办?!”
“才不是呢。”玉姐儿睁着眼睛说瞎话。刚才在摊位上帮忙时她就觊觎已久:妹妹给家人吃了臊子鱼排炒面,但这红烧肉和素炒面可没吃,看着就好吃。
“红口白牙莫要编排你大姐。”宓凤娘不服气,“再说就是煮点面能出什么岔子?”浇头还是白天剩下的,煮煮面把浇头倒上去就行。
却被全家异口同声反对:“不可。”上次宓凤娘煮茭瓜面片汤居然把锅烧焦了,茭瓜都变成了黑炭。
宓凤娘悻悻然:“哼。”腰一扭去倒酒。
美食的力量是巨大的,居然让一贯性子急躁脾气火爆的玉姐儿成功再加工了今晚的夕食。
一家人围坐院里,热热闹闹吃了这顿晚饭,各个吃得肚儿圆圆。
叶璃再次抱着肚子忏悔:“师傅说胖了就不好通灵了。”可还是忍不住又眼馋看了看厨房:明天做什么饭啊?
叶盏吃完缓了些力气就坐在树下算账。
宓凤娘见女儿算完账神色如常,瞧不出端倪,生怕她第一天开张赔本而一蹶不振,咳嗽一声先开口:“这做生意有赔有赚,都很正常。”